G政策法规

GA建设法律法规

GB建设程序

GC其他政策文件

GD宏观关注    

| 地方债治理 | 外债分析 | 国家资产负债 | 国家资产负债2018 | 国家资产负债2024 | 宏观杠杆率 | 中美外债对比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2025-03-30)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http://www.nifd.cn/Center/Details/73 比较三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20910) | 网页链接 |

 

十二、地方债治理的范式转换:从隐性扩张到全口径管理

(一)地方债困局的制度性症结

1. 财政分权陷阱

2. 监管套利图谱

3. 资产负债表衰退传导

(二)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技术突破

1. 全口径监测体系构建

2. 数字治理工具创新

3. 激励相容机制设计

(三)政策工具箱的升级路径

1. 债务重组工具箱

2. 房地产稳定机制

3.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四)制度红利的释放空间

1. 国有资产证券化深挖

2. 中央地方事权再平衡

3. 市场化约束机制成型

十三、制度演进的长周期视角

地方债治理正经历从"救火式处置"到"源头管控"的范式革命,其成败取决于三重能力的建设:

  1. 数据治理能力:构建覆盖3000余个市县区的全口径债务数据库,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
  2. 市场定价能力:实现城投债信用利差充分反映风险溢价,AA级债券利差波动率从当前35%降至20%合理区间。
  3. 政治承诺能力:建立跨经济周期的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确保显性债务增速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2个百分点。

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下,地方财政体系需完成三大转型:从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转型,从投资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型,从生产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唯有通过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实现"阳光化、证券化、法治化"三重突破,方能将地方债这个"灰犀牛"转化为经济转型的"发动机"。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