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商品 | 实时商品期货 | 维基百科--美元 | 房住不炒 | 全球能源 | 全球电力 |
能源,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工业金属(铜、铁矿石)、贵金属(黄金、锂、钴、镍);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大豆、大米)、经济作物(棉花、棕榈油);其他资源(稀土、水资源)
农业农村部:今年农业病虫害偏重(20200322) 影响至小麦、玉米减产?
将20世纪称为"石油世纪"的美国研究者丹尼尔·尤金表示,"按棒球来说,页岩革命刚刚进入第5局"。高水平的生产还将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力争实现"能源支配",即以页岩革命带来的优势为武器,推动美国的影响力扩大。(190529) | 网页链接 |
据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高级研究员竹原美佳统计,包括经由管线的进口和液化天然气(LNG)在内,中国天然气进口量2018年达到955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规模。
黄金、白银和原油的生产成本 分别是多少?(20200318) | 网页链接 | 已经开采了多少黄金?
全球各国外储中,美元总量已超6.79万亿,那人民币有多少呢?(20191002)
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宗商品种类繁多,其价格波动、供需关系及贸易流向对全球经济、政治和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是主要品种及其影响路径的总结:
一、能源类
-
原油
- 核心地位:全球能源消费的核心(占一次能源消费约30%),直接影响工业、运输和化工产业链。
- 经济影响:油价飙升(如1973年石油危机、2022年俄乌冲突)可能引发全球通胀和经济衰退;油价暴跌(如2014年页岩油冲击、2020年负油价)则冲击产油国财政(如俄罗斯、沙特)。
- 地缘政治:OPEC+的产量政策、美国页岩油革命、中东局势均重塑全球权力格局。
-
天然气
- 区域依赖:欧洲依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2021年占欧盟进口40%以上),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危机和产业外迁。
- LNG市场崛起:美国、卡塔尔扩大液化天然气出口,推动全球能源贸易重心转移。
-
煤炭
- 新兴市场依赖:中国、印度仍依赖煤炭发电(中国2022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总量56%),碳中和目标与短期能源安全的矛盾凸显。
二、金属类
-
工业金属
- 铜(“经济晴雨表”):新能源(电动车、光伏)和基建需求推动价格,智利、秘鲁供应波动影响全球产业链。
- 铁矿石:中国钢铁产能主导全球需求(占全球进口70%),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寡头垄断格局影响定价权。
-
贵金属
- 黄金:避险属性使其成为央行储备工具(2023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创历史新高),美元波动反向驱动金价。
- 锂、钴、镍:电池金属需求激增(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印尼镍矿出口政策、刚果(金)钴矿人权问题引发供应链风险。
三、农产品类
-
粮食作物
- 小麦:俄乌战争(两国占全球出口30%)导致2022年全球粮价上涨,中东、非洲多国面临粮食危机。
- 大豆:中美贸易战曾冲击巴西、美国大豆贸易流向,转基因技术争议影响全球供应链。
- 大米:印度限制出口(占全球40%)引发东南亚国家通胀压力。
-
经济作物
- 棉花:中国、印度和美国主导生产,价格波动影响纺织业成本(如2021年新疆棉事件引发的供应链重组)。
- 棕榈油:印尼和马来西亚出口管制(2022年)推高全球食品和生物柴油成本。
四、其他战略资源
-
稀土
- 中国主导:占全球开采量60%、加工能力85%,美欧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降低对华依赖(如澳大利亚Lynas、美国MP Materials项目)。
-
水资源
- 隐性战略商品:地区性缺水(如中东、北非)可能引发冲突,跨国河流争端(如尼罗河、湄公河)影响区域稳定。
五、影响路径分析
- 价格传导机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全球通胀→央行加息→经济增速放缓。
- 供应链安全:疫情和地缘冲突暴露“零库存”模式脆弱性,各国加速供应链本土化(如芯片法案、关键矿产联盟)。
- 金融化效应:期货市场投机放大价格波动(如2008年原油147美元/桶泡沫),ETF等工具普及使商品与资本市场联动增强。
- 气候与ESG因素:碳关税(欧盟CBAM)、绿色能源转型重塑大宗商品长期需求(煤炭萎缩 vs 锂、铜需求激增)。
总结
大宗商品作为全球经济的基础要素,其供需变化直接牵动国家战略、产业竞争力和社会稳定。未来,能源转型、地缘博弈和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放大其影响力,掌握关键资源供应链或定价权的国家将在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