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政策法规 |
GD宏观关注 |
| 巴菲特投资 | 经济专家文章 | 黄金货币评估 |黄金实物价值 | 美元新范式 |
美联社盘点巴菲特60年来最佳和最差投资(2025年05月06日)
易纲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金融时报采访(20181019)楼继伟: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产品别买 那是骗子(180304)
根据提供的材料及巴菲特60年投资经验的核心逻辑,可总结其投资生涯中体现的主要观点如下:
"能力圈"原则
巴菲特早年回避科技股,因其商业模式超出理解范围,但后期投资苹果(2020年持股比例超40%)时强调:"苹果本质上是消费公司而非科技公司",说明其只在能力圈范围内调整边界,而非盲目突破。
长期主义与安全边际
典型案例是持有可口可乐34年(1988年买入至今),期间经历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仍坚定持有,印证其"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的核心理念。
科技股态度的转折
从早期错失微软、亚马逊,到重仓苹果(2023年持仓市值超1770亿美元),反映其对"科技公司护城河"认知的进化——从排斥转变为认可具备消费粘性、现金流的科技企业。
周期行业的教训
2020年清仓航空股(达美航空等)亏损超500亿美元,承认"疫情改变行业本质";2023年减持台积电(持股周期仅1季度)体现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重新评估。
承认错误的勇气
公开反思对能源公司ConocoPhillips(2008年误判油价周期)和IBM(7年持有最终亏损20亿美元)的投资失误,强调"及时止损比证明自己正确更重要"。
分散与集中的平衡
前十大重仓股占伯克希尔75%仓位(2023Q4数据),但行业横跨消费、金融、能源、科技,体现"聚焦优质标的+跨领域对冲"的辩证思维。
管理层信任机制
选择格雷格·阿贝尔接任CEO,因其在能源领域展现的战略能力(主导收购Dominion Energy等),延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的用人哲学。
永续经营思维
股东大会多次强调"伯克希尔制度设计超越个人",通过保留巨额现金(2023年末现金储备1676亿美元)和子公司分权制衡,构建抗风险体系。
AI泡沫的隐忧
2024年股东会警告:"AI可能像核武器改变世界,但投资者难以找到明确受益标的",暗示当前科技股估值已部分透支未来。
美元危机的前瞻
近年持续增持日本商社(三菱、伊藤忠等)和西方石油,透露出对美元霸权衰退、全球资源价值重估的预判。
总结:巴菲特的核心观点始终围绕"在变化中坚守不变"——变的是对新技术、新市场的认知迭代,不变的是对商业本质(现金流、护城河、管理能力)的深度挖掘。其卸任决策本身也暗含"投资系统应超越个体生命周期"的终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