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共信息

CA综合信息

CB综合文摘

CC武汉信息

CD湖北信息

CE华中大信息

 

| 统计新体系 | 消费价格指数 | 经济市场化程度 | 市场经济体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编制的(2025/02/28)判断经济形势最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哪些(2025-01-24) | 统计知识库 |

王小鲁、樊纲等:中国市场化八年进程报告(2016-04-14)

中国经济深度看 |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充分激活发展动力(2022/02/15)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 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1-09-06)

"56789"常用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我国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新指标体系及当前状态分析


一、 新指标体系框架:从“总量优先”到“多维质量”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一套以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宏观分析新指标体系,定期发布数据并纳入政策评估,主要涵盖以下维度:


二、 定期发布的新指标分类与当前状态

1. 结构优化类指标
2. 动能转换类指标(“三新”经济统计)
3. 质量效益类指标

三、 数据发布机制与政策衔接


四、 当前宏观经济在新指标下的核心特征

  1. 结构升级与失衡并存

    • 服务业与消费主导型经济形态巩固,但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如高端芯片)制约升级步伐。
  2. 新旧动能换挡期阵痛

    • 传统基建/地产投资贡献率降至18%,“三新”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超40%,但尚未完全对冲旧动能衰退。
  3. 质量效益改善边际放缓

    • 2016-2024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从4.2%收窄至2.1%,劳动生产率增速从6.8%降至5.1%,改革深水区阻力加大。

五、 挑战与政策应对


结论:
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数据发布频率和颗粒度显著提升。当前经济运行呈现“结构优化持续推进、新动能贡献增强、质量效益边际承压”的特征。下一步需通过**制度性开放(如数据要素市场)深层改革(如科技体制)**破解动能转换瓶颈,推动宏观指标全面转向“质效并重”新均衡。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