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战争影响 | 2025年及未来世界格局预测 | 世界格局重构 | 中国应对策略 | 经济转型 | 世界贸易 | 世界工业能源 | 资本市场推演 | 房价调整推演 | 货币战争 | AI生态位争夺 | AI重构未来战争 | AI无人战争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彭晓光 | 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2020-03-25)
俄乌战争作为21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长远影响已远超短期冲突范畴,正在重塑国际秩序的运行逻辑。以下从政治与经济两大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局部高强度战争的深远影响:
一、政治格局的重构:从“单极松动”到“阵营化加速”
1. 国际权力结构加速分化
- 西方联盟的强化与扩张:北约“脑死亡”论终结,芬兰、瑞典快速入约,北约东翼军事部署升级,欧洲安全架构向“抗俄优先”转型。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绑定欧洲产业与安全利益,跨大西洋联盟更趋紧密。
- 非西方阵营的再整合:俄罗斯加速“向东看”,能源、军备合作向中国、印度、伊朗倾斜;金砖国家扩容(如沙特、埃及加入),尝试构建独立于SWIFT的支付系统,削弱美元霸权。
2. 国际规则与治理体系的分裂
- “规则秩序” vs. “实力政治”:西方冻结俄央行资产、实施次级制裁等“超常规手段”,动摇了主权豁免、财产权保护等国际法基石。非西方国家担忧类似手段被复制,推动去美元化与储备资产多元化。
- 联合国机制边缘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直接冲突导致联合国调停功能瘫痪,G20、上合组织等平台成为主要博弈场,全球治理呈现“碎片化”。
3. 区域安全模式的范式转变
- 欧洲“军事正常化”:德国设立千亿欧元国防基金,波兰军费占比超GDP 4%,欧盟共同防务从理念转向实操。
- 亚太安全焦虑外溢:台海、南海冲突风险被重新评估,日本突破“专守防卫”原则,韩国强化与北约合作,地区军备竞赛升温。
二、经济秩序的重塑:从“效率优先”到“安全优先”
1. 全球能源体系的裂变
- 供应链区域化:欧洲通过REPowerEU计划,三年内将俄天然气依赖度从40%降至4%,LNG进口设施建设加速,美欧能源同盟强化。俄罗斯转向“亚洲溢价”市场(如印度以折扣价进口俄油,再加工出口欧洲),全球能源定价权分化。
- 绿色转型加速与回摆:欧洲短期重启煤电,但长期绑定绿氢(如德国与纳米比亚合作)、核电(法国新建14座反应堆),推动能源主权与零碳目标并行。
2. 产业链重构的“新逻辑”
- “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崛起: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吸引台积电、三星赴美设厂,欧洲推动电池、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全球产业链从成本导向转为地缘政治导向。
- 关键物资“安全库存”制度化:欧盟建立战略天然气储备,中国将粮食、能源安全纳入“新发展格局”,各国将供应链韧性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
3. 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去中心化”尝试
- 美元武器化的反噬:俄建立“天然气卢布”结算机制,印度与阿联酋试点卢比-迪拉姆直接交易,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创55年新高(2022年达1136吨),削弱美元储备地位。
- 加密货币的“灰色通道”:俄使用USDT绕过制裁购买军用无人机,朝鲜通过混币器转移黑客攻击所得,数字货币成为地缘博弈新工具。
三、长远影响的关键转折点
1. 全球化3.0版本的特征
- “区块化”取代“一体化”:美欧主导的“民主供应链”、中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俄罗斯-伊朗“抵抗经济圈”并行,技术标准(如5G、AI伦理)、数据流动规则(如GDPR vs. 中国数据法)出现阵营化分割。
2. 发展范式的价值重构
- “安全溢价”计入成本:企业被迫在效率与风险间平衡,如特斯拉将德国工厂回迁美国以获取补贴,台积电在美日德同步建厂分散风险。
- 经济主权的再定义:国家强化对关键领域(芯片、稀土、疫苗)的掌控,如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本土加工比例提升至40%,颠覆自由贸易逻辑。
3. 社会契约的隐性重构
- “战时经济”常态化:德国取消债务刹车为军备融资,美国将国防预算提高至8860亿美元,公共资源持续向安全领域倾斜,挤压社会福利支出。
- 代际成本转嫁:欧洲为能源转型发行“碳中和债券”,日本将防卫费增税延至2025年后,冲突成本通过金融工具向未来分摊。
四、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趋势
- 能源与粮食的“再国家化”:各国将优先保障本土能源安全(如法国重启国有化EDF)、粮食自给率(印度限制小麦出口),全球化退潮不可逆。
- 数字技术的“主权化”:6G标准制定分裂、跨境数据流监管收紧、主权数字货币(如数字人民币、数字欧元)竞争加剧,数字空间成为新战场。
- 中等强国的战略机遇:土耳其凭借黑海航道管控权周旋于俄乌,印度利用“不结盟2.0”获取俄油折扣与西方技术,中小国家在地缘裂痕中谋取溢价。
五、对中国的启示
- “双循环”的紧迫性:需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芯片、种业、能源供应链,警惕关键技术“断链”风险。
- 货币博弈的平衡术:扩大CIPS系统覆盖(连接1300家金融机构),但避免过早挑战美元引发系统性反制。
- 区域合作的深化:推动上合组织、金砖机制向务实合作转型(如本币结算、联合储备),对冲西方阵营压力。
结语:俄乌战争犹如一剂催化剂,将原本渐进演变的国际秩序矛盾推向质变临界点。未来的世界将更趋“区块化”、更强调“安全冗余”、更依赖“非中性技术”,这对所有国家而言,既是挑战,也是重构竞争优势的历史性窗口。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