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二季度重点 | 维基百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经济市场化程度 | 市场经济体制 |
江泽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0130906) 1979成都会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次提出(20110719)
根据会议信息,湖北二季度工作重点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战略方向及具体举措:
一、形势判断与战略基调
- "五期叠加"挑战:应对对等关税斗争期、全球贸易紊乱期、市场主体适应期、宏观政策加力期和支点建设关键期的复合压力。
- 战略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双轮驱动,以支点建设为统领,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
二、核心经济攻坚领域
(一)内需驱动战略
- 投资升级:建立"谋划-开工-建设-投产"滚动机制,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先进制造、民生工程三大领域项目库建设。
- 消费提振:打造"荆楚优品"消费季,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智能家电换新、文旅融合升级三大促消费工程。
- 政策工具箱:提前储备省级配套政策,重点在技改补贴、消费券发放、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等方面加码。
(二)创新突围战略
- 科技攻关: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优势领域,实施"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
- 产业跃迁: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集群,建设长江中游数字经济走廊,推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供应链重塑:构建"武汉-襄阳-宜昌"三角供应链枢纽,建立重点产业"链长+盟长"双轨制管理体系。
(三)开放破局战略
- 市场多元化:实施"鄂企出海"行动计划,建立RCEP专项服务通道,筹建中欧班列(武汉)东南亚分拨中心。
- 制度型开放:在自贸试验区试点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跨境数据流动先行先试。
- 绿色突围:建设碳足迹认证中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出口基地。
三、体制机制创新
- 营商环境2.0:推行"无证明城市"试点,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 要素配置改革:建设数据要素交易中心,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机制。
- 政府效能提升: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升级版,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常态化。
四、风险防控体系
- 经济安全网:建立重点行业景气预警系统,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红橙黄"三级管控机制。
- 民生兜底工程:实施"就业护航2025"计划,建设15分钟医疗急救圈,推进保障性住房"以购代建"。
- 社会治理创新:构建"网格化+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云平台。
五、组织保障措施
- 干部能力建设: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轮训,实施市县主官"双月项目拉练"制度。
- 作风纪律整治:深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建立营商环境问题"接诉即办"机制。
- 巡视整改攻坚:组建工作专班推进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建立"清单管理+闭环销号"制度。
六、实施路径与预期目标
- 双过半指标:确保GDP增速不低于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零总额增长7.5%。
- 发展质量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2.5%。
- 民生改善指标: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湖北二季度工作突出战略主动性和战术精准性,既注重短期经济指标攻坚,又着眼长远发展动能培育,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的系统集成,着力破解内外压力交织的复杂局面,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夯实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能的策略设计,如在应对关税壁垒中倒逼产业升级,在突破绿色壁垒中培育新增长点,体现了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